足球365比分_365体育投注-直播*官网

图片

【匠心师者】周佳玲:探索前沿,做国家需要的科研


微信图片_20250513151353.jpg

她是国家级青年人才,致力于群体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获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青年科技奖;她春风化雨、悉心育人,是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她是足球365比分_365体育投注-直播*官网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院教授周佳玲。

于工程实践中窥见科学之美

很多人小时候都被问过同一个问题:长大后想做什么?科学家、宇航员、医生、作家……都是“人气高”的答案。“我是选择了科学家的那一个。”周佳玲笑着说道。

在周佳玲看来,在科研中探索未知、开拓创新是一件充满挑战又趣味盎然的事情。本科时期,周佳玲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学习《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时,她发现理工类学科不仅有严谨的逻辑和系统的理论,其中还蕴含着很多有趣的哲学、美学思想。比如,自动控制理论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反馈”,看似朴素,却深刻揭示了生命体智能调节的底层逻辑,也蕴含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美学;又如,系统可控性与可观性问题互为对偶,控制器设计与观测器设计亦是如此;再如,一个设计良好的控制系统,其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以实现整体的控制目标,呈现出和谐之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周佳玲对控制科学的兴趣也愈发浓厚,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梦想中的科研之路。

微信图片_20250513151349_副本.jpg

而让这份梦想更加坚定的契机是一次观看纪录片的经历。“当时学校礼堂播放纪录片《钱学森》,通过观看纪录片,我对钱老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钱老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科学的执着让我深受感动,同时让我深刻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光彩。”周佳玲回忆道。

在科研之余,周佳玲最大的乐趣是看书,从《人类简史》的文明演进之旅到《幸福之路》的个体探寻之路,从《三体》的科幻奇想到《悉达多》的生命智慧领悟……书籍不仅拓宽了她的认知边界、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还以独特的视角启发着她对科学研究的思考,让她在理性的探索中增添了人文的情怀,使她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与互补,为她的科研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活力。

厚积薄发,与团队共成长

“我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在足球365比分_365体育投注-直播*官网“复杂环境科学探测中心”办公室,周佳玲坐在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前,神情中满是感慨。那是她来到足球365比分_365体育投注-直播*官网后第一次独立主持千万级的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也是她主持经费体量最大且跨领域的课题,从立项申报到项目执行,从凝练科学问题到成果落地转化,如何将群体智能协同的思想引入智慧交通领域?如何在理论的先进性与实际落地应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对周佳玲来说,每一步都是全新的考验。“我自己心里还是挺忐忑的,但是团队给了我很多认可和鼓励,每当我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大家就会告诉我‘你行’,遇到困难也会给我分享经验,帮我一起解决问题,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院士的引领,前辈的帮助,朋辈的支持,与不同领域的老师们在学科交叉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我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周佳玲说道。

微信图片_20250513151346.jpg

周佳玲指导学生实验

多无人系统在工业、农业、交通、救援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多无人系统自主协同决策与控制是无人系统迈向自主化和智能化的核心要素,被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列为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的基础理论方向之一。针对无人系统之间的关联耦合复杂性以及信息不完全性导致自主决策性能劣、无人系统遂行任务时间预测机理不明导致时空协同精度低、个体异常在网络传播机制下对群体的破坏性导致协同控制弹性差等关键问题,周佳玲开展深入研究,建立了多无人系统合作-竞争自主智能决策、自主精准时空协同制导、自主弹性安全协同控制理论方法,相关成果受到国内外众多院士、杰出学者的正面引用评价,并应用于相关重大工程,有效服务国家战略。

回顾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周佳玲表示,将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 “四个面向”,将每一次理论推导、每一次实验探索、每一个思考沉淀都化作前进的基石,努力取得更多突破,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严中有爱,亦师亦友

从学生成长为教师,周佳玲受惠于厚基础的新工科培养模式和导师的“严格要求”,而正是这些高标准的“严格”让她受益颇多,“能够培养起良好的学术习惯,帮助科研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师道’是一种传承,如今我自己做了老师,也希望通过我的严格要求和细致指导能让我的学生在科研路上走的更高、更远”。周佳玲说道。

在高标准的要求之上,是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自由,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刚入学时,周老师鼓励我们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局限于项目,并且经常与我们分享阅读过的论文。在定期一对一交流中,周老师倾听我们的科研进度并针对遇到的问题与我们讨论解决方案。”2023级博士生刘鹏飞说道。

微信图片_20250513151342.jpg

周佳玲指导学生

“周老师在科研上的指导是兼具学术严谨与人文关怀的。撰写论文时,周老师会非常负责的逐字逐句修改,对于整体框架逻辑和细节上的用词严谨性都会认真推敲;在我不自信的时候,周老师会给予我鼓励,在我认真做了一件事时,会给予我正反馈,让我更有自信,更有动力,我觉得能遇到周老师这样的导师非常幸运。”2024级博士生刘清珂说道。

生活中,周佳玲与学生们亦师亦友,课题组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秋节的时候,周老师给大家送来月饼,和留校的同学一起聚餐,虽然中秋没法和家人团聚,但周老师让我们感受到课题组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有段时间我因为身体原因常跑医院,在一次通话中周老师听出异常,她关切询问并给我分享就医经验,调整科研任务让我安心休息,如家人般的关怀让我备受感动。”周佳玲对学生们的关心如春风化雨,学生们反馈出的真诚可爱也温暖着周佳玲,“有一次在出差途中,突然收到了学生发来的信息,祝我生日快乐,我从没跟他们说过我的生日,不知道他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当时觉得非常惊喜、非常感动。”

前路漫漫亦灿灿,周佳玲将以师者之匠心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以科研工作者之恒心扎根学术、无畏挫折,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